English

善待学术批评

2000-04-16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针对张汝伦和孙周兴二位教授的论争(参见4月9日本报六版),杨玉圣在4月12日《中华读书报》上对张汝伦教授的态度提出了严厉批评。文章指出,张教授的答辩是不太成功的。仅仅因为已回国,手头找不到《哲学历史词典》一书,无法注明它的版本及出版地点和出版日期,就未能将它列入参考文献,恐怕既难以自圆其说,也很难取信于人。道理很简单:暂且不论《哲学历史词典》在北大图书馆等均有收藏,去查阅不过是举手之劳;即使在中国压根儿找不到此书,在当今资讯手段如此发达的情况下,快速准确地查明这样一部有广泛学术影响的权威工具书的版本日期,也是轻而易举的事。张教授搬出如此既难以自圆其说、又很难取信于人的解释,很可能是在抄袭问题上欲盖弥彰,反倒暴露了马脚。

不过,这还不是张文最大的败笔。从学术批评的立场看,《批评的悲哀》及其作者的“滑铁卢之役”是其拒不认错、拒绝批评的态度。张教授打了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比喻:“在建筑中,人们不会因为建筑师用了一些非自产的原材料就说房子不是他造的。”可是,这个比喻根本掩护不了《历史与实践》业已存在的抄袭问题:须知,在健全的法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,即使是建筑师造房子,也不能白拿白用“非自产的原材料”。如果是著书立说,按照现代文明人应有的知识产权观念,也绝不能够白拿白用“一些非自产的原材料”;用了,就应当老老实实地加以说明,否则既有违于学术道德和学术纪律,也违反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。《历史与实践》存在抄袭这一事实是否定不了的;至于这部487页的书究竟是抄了5页、10页还是1页、100页等等,已经不是最为紧要的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